摘 要:本文从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课程应用的方式方法及注意点等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何适应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融合 课堂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怎样做才能适应中国教育的现状,获得最佳的效果?这需要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本文拟就个人的教学探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增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
首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程后所产生的与传统教学效果的巨大反差,引导教师逐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全新的视野审视当前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大趋势,同时反思和认识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手段的落后以及教学模式的局限,用全新的认识拓宽视野。其次,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他们自觉地学习教育技术理论和方法,学习并掌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和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选择和设计各种教学软件,不断探索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再次,各学校要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选送这方面的骨干教师去学习和进修,然后以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示范、榜样和言传身教,去带动全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行动。
二、“学教并重”,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融合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上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的是,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融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三、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既要注重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实体开发,又要注重运用模式的开发。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现在可以从国内外的资源网站或教学光盘中获取不少,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部分利用或加以简单修改后用于教学,但总体上看仍很零散,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化和系统化。另外,虽然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特别是“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也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有着积极的意义,是一件好事;但是,有许多网校仍局限于“同步练习”和“课后补习班”的形式,依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变。从目前的内容来看,网校在结合学科做研究性、探索性、合作式学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所以资源建设既要有“量的扩展”,更应追求“质的提高”,这样才能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信息时代将使单一的由教师作为知识来源的局面被打破,学习者可以直接从信息化环境和数字资源中获取知识;同时,学习者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学习型社区、其他学习者、在线专家等方面获取课程内容,达到最终的学习目标。因此我们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没有新的思想观念与挑战传统的勇气,我们将无法超越现有的模式。实践是以理论为指导的,而理论之花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来浇灌。以前教师的任务是给学生“浇水”,而现在,教师的任务不仅需要给学生浇灌适量的基础之“水”、知识之“水”,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发现哪里有“水”、如何去找“水”,要让学生摆脱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的思维定势与禁锢,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环境下得到更大范围的拓展与张扬。我们必须不断探求新知识和新理论,要有破旧立新、敢于向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挑战的勇气和精神。 当然,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的过程中,特别是研究具体学科“整合”的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憾,如机器代替教师、追求“形似”而忽略“神似”、过多的直观形象教学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制作者与使用者的思维差异造成效果不佳、课件制作与使用科学性不强等。总之,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是既立足于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技术”水准上,同时也应该关注其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的提高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观念,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震清 尹冰心 著《论信息技术对21世纪教育观念的影响》.原载于《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2]南国农 著《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原载于《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8月。
[3]潘克明 著《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原载于《人民教育》,1999年12月。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
- [教育理论] 浅谈如何打造班级建设的灵
- [教育理论] 谈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
- [教育理论] 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教育理论] 课堂管理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 [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的“实”与“活”
- [教育理论]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
- [教育理论] 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探索
- [教育理论] 课堂的生命意义
- [教育理论] 让情感成为教师工作的主线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